第二十三讲 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同异 02212009

 

一、名称:

天主教:大公教会;公教;罗马天主教;Catholic

基督教:誓反教;新教;Protestant

 

二、组织结构:

天主教:没有宗派;教廷、教区;堂区、修会;中央式组织

基督教:独立派别;某些大教派;有教区及联合会议;没有中央组织

 

三、教会管理:

天主教:教廷为中心;教宗为领袖;枢机主教、主教、本堂

基督教:圣公会:主教制;加尔文宗:长老制(选举制);浸信派:公理制(教友直接管理)

 

四、神职人员:

天主教:教宗、主教、神父、执事、修女(不主持圣事);教会养成指派;要求终身守贞

基督教:主教、牧师、传道、宣道士;聘顾及选举产生;不限制婚姻状态

 

五、教义根源:

天主教:圣经;圣传;教会教导

基督教:唯独圣经

 

六、圣经:

天主教:旧约46卷;新约27卷;教会有信理解释权;思高圣经

基督教:旧约39卷;新约27卷;每个人都可以解释;合和本、现代中文译本、当代圣经

 

七、教理:

天主教:人需配合天主的救恩;相信诸圣相通;敬礼圣母;相信宗徒的传承;相信炼狱;鼓励宗教对话与交流

基督教:唯独因信称义;不能向圣人祈祷转求;不恭敬圣母;否认宗徒传承;否认炼狱;否定其它任何宗教

 

八、圣事:

天主教:七件圣事:圣洗,坚振,圣体,傅油,婚配,圣秩;告解是耶稣教授的圣事;鼓励婴儿领洗;天主结合的,不可分散;圣体圣血是耶稣真实的临在

基督教:有洗礼,圣膏,按牧,婚嫁礼仪,但不是圣事;反对告解圣事;通常长大后才领洗;浸信派反对婴儿领洗;允许离婚,甚至同性恋;面饼及葡萄酒()只是象征

 

九、礼仪:

天主教:弥撒是耶稣亲临,最后晚餐的重演;注重礼仪生活,有礼仪年历;圣像可以诱发信德;可以祭祖以示慎终追远,但非祭拜鬼神;祈祷时划十字圣号

基督教:崇拜只是纪念性质;不强调礼仪生活;任何图像都是偶像,甚至不可有祖先遗像;祭祖是罪恶行为,也不可向遗像、遗体行礼鞠躬;祈祷时无特别姿势,通常也不行跪拜礼

 

十、共同的信仰:

三位一体的天主(耶和华见证人及惟一神派等少数教派除外);相信原罪与救赎;相信圣经

 

圣人介绍:圣方济沙勿略(St. Francis Xavier - 1506-1552

圣方济沙勿略是耶稣会的一位司铎,他可以说是继圣保禄之后最伟大的传教士,并被视为是外方传教的主保,素有印度与日本的宗徒之称。圣人诞生于1506年的107日,属于西班牙纳瓦雷(Navarre)的沙勿略家族。年轻时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,并在1528年时获得了博士学位。24岁即开始在巴黎大学任教。横摆在圣人眼前的,是大学教授的优渥生活保证,是成功、尊荣、极富声望的远景。

 然而,不断萦绕在这位年轻教授脑海里的话却是:「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,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,为他有什么益处呢?」(玛十六26a)在一次机会中,他认识了圣依纳爵罗耀拉(St. Ignatius of Loyola),在这位朋友的循循善诱下,这位年轻人最后终于为基督所降伏。稍后,方济沙勿略在依纳爵的指导下,做完了一次「神操」,并在1534年时加入了依纳爵的团体(还在草创阶段的耶稣会)。他们一起在Montmatre矢发贫穷、贞洁、服从圣愿,并决议依循宗座的意愿从事使徒服务。1537年,方济沙勿略在威尼斯领受了司铎圣制,随后即转往里斯本,从该处搭船前往印度,落脚在印度西岸的沃亚(Goa)。接下来的十年,圣人致力于将信仰带给这些四散的印度人、马来西亚人与日本人。无论圣人走到何处,都会与最贫困的人生活在一起,与他们分享食物和生活所需;他付出无以计数的时间服务病人与穷人,特别是痲疯病患者。为了服务这些人,他常没有时间睡眠,甚至连诵念日课的时间也没有。但是从他的书信可以得知,他总是充满着喜乐。

圣人走遍马来西亚群岛之后,便上行到日本传布福音。他在日本学习日语,并在乡野士绅之间进行宣讲;他教导这些日本的初果,并为他们施洗,也为那些跟随他的人建立了许多传教中心。在日本的时候,圣人最大的心愿是前往中国传教,但此一梦想却从未实现过,因为在抵达中国前,他就不幸病逝于上川岛了。